在這個沒有 LeBron 的夜晚,湖人走進雷霆主場,其實就像帶著只有半滿電量的行動電源卻還想打 12 個小時的手遊玩家,雖然 Luka Doncic 依舊具備把球場當作自己後花園的能力,但當他身邊的隊友從原本的豪華套餐變成簡配輕量組後,整支球隊的進攻就會像冬天的暖氣一樣時好時壞,而 Ayton 雖然身材高大但遇上 Chet Holmgren 這類又高又瘦手臂像天線一樣的對手時,總會讓人懷疑他是不是把護框責任暫時交給身後的觀眾席,因此湖人在禁區端依然會面臨相當嚴苛的考驗,而 Smart 與 Reaves 本來是協助創造空檔與在防守端撲火的角色,如今卻不得不增加出手、協防、切入與帶動進攻的份量,整體負擔比平常重上許多,這也讓湖人在高強度比賽中很容易出現幾波短暫鬆動。
反觀雷霆這邊,即使 Dort 與幾位板凳球員缺席,但以目前他們的狀態來看,主力還是穩得像被釘在地上的路燈,SGA 依舊能夠用那種明明看起來很輕鬆卻可以一回神就得分的步伐在湖人禁區游走,而 Chet 則保持他那種「看起來像被風一吹會倒,實際上卻能隨時送你一記火鍋」的護框風格,再加上 Hartenstein 在卡位與第二次補防上的存在感,使得湖人若想在半場進攻裡面穩定得分,其實難度不小,而雷霆本季最麻煩的地方就在於,只要他們把節奏打開,命中率並沒有雪崩,那種 30 秒內忽然送出 7–0、9–2 的小高潮完全像家常便飯,讓對手往往還沒適應就已經落後一堆。
而這場比賽裁判名單更是暗藏玄機,因為 Tony Brothers 本身就是一位有名的「吹罰相對積極」的裁判,而 Petraitis 與 Hussey 也不是那種會一路放任肢體碰撞的類型,這意味著進攻球員只要稍微賣一下動作,就有機會獲得罰球,加分項對誰比較有利呢?答案很清楚,就是擅長切入、會創造身體接觸、而且出手選擇極度聰明的 SGA,所以只要雷霆在前三節維持正常節奏,他們很有機會在罰球線上慢慢把比分拉開,讓湖人不得不加速節奏追分,如此一來比賽的主導權也就會更明顯站在主隊這邊。
當然,湖人也不是沒有機會,他們若能在外線打出超過預期的高命中率,或是 Luka 進入那種「我今天看到誰都能單吃」的無雙模式,比賽仍舊可能拉成五五開,但在大多數情境裡,尤其當湖人必須依靠板凳維持火力的那幾段時間,他們都容易被雷霆的火力用一波波快攻與外線投射逼出問題,這樣的對比自然也使得盤口持續往雷霆方向傾斜,而從整體攻守平衡、深度、化學效應到場地優勢來看,湖人若要硬撐四節其實比打滿二十公里馬拉松還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