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 暴龍 08:00 騎士
|
|
|
|
 暴龍 08:00 騎士
這場兩隊陣容都算完整,關鍵其實不在誰健康,而在「節奏會被誰主導」。
騎士這季主場節奏偏慢,半場執行算蠻扎實的,Mitchell、Garland、Mobley 三人組合在半場擋拆、弱側切入這段很依賴默契,只要前段沒亂掉,失分曲線通常壓得住。
暴龍這邊就比較吃轉換跟早攻,Barnes、Barrett、Quickley 只要守轉攻能跑起來,分數堆得很快;但一旦被拖進半場,出手選擇就會卡住,命中率也容易有波動。
行程的部分我覺得要提一下:
你注意到了嗎? 明天就是暴龍4連客的第4場,你覺得暴龍的消耗有多少?(8日老鷹、9日76人、12日籃網、14日騎士)。
雖然中間有一天休息,但整段旅程都是客場環境+跨州移動,累積疲勞會反映在第一步爆發力、轉換推進、外線腿部穩定度這些細節上。
不是跑一場累,而是旅程 → 比賽 → 移動 → 再比賽 → 再移動的連續疲勞。
即使中間休一天,疲勞不會回到100%,官方數據顯示平均能回到83–87%左右。
暴龍連續四場都不是在同一個城市,每一場都要後移動 → 隔天適應場館 → 下一場再打。這是典型的 疲勞疊加曲線。
而騎士雖然打 B2B,但屬「客→主」型,前一場對熱火節奏慢,實際消耗沒有想像大,回主場的狀態反而比較容易找回穩定。
如果比賽節奏落在每48分鐘大概95–97回合這段,暴龍轉換會被壓到,半場得分效率會往下降;
但如果暴龍開局三分投順一點,把PACE拉到100以上,那盤口會進到拉鋸。
我自己預估的比分型態大概會落在 騎士領先 8–12分 的區間,
重點仍會落在騎士半場執行力+行程結構的差異。
另外補充一句:
從結構性推導(暴龍四連客第4場的疲勞+騎士客→主B2B的節奏優勢+240.5屬偏高盤)來看,
如果節奏往下跑,小分確實會成為討論方向之一。
僅供參考,歡迎討論。
|
|
|
|
|
|
{"trace1":null,"trace2":null,"iOSVersion":false,"goTopOrLatestLog":true,"isLogin":false,"subjectid":"251113185811FZd","useRichEditor":0,"usertype":null,"alliancei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