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

Lv.15 神人
256人加入
444人追蹤
[ 到最新回文 ]
2025-06-01 17:59:47
06/01 (日)
國際盤賽事 預測 結果
  • AM 08:00
  • 108
  • V.S.
  • 125
紐約尼克
印第安那溜馬 5分贏50%
印第安那溜馬  讓分 主推
運彩盤賽事 預測 結果
  • 344
  • AM 08:00
  • 108
  • V.S.
  • 125
紐約尼克
印第安那溜馬
印第安那溜馬  主 -5.5 主推
印第安那溜馬  主 PK
以個人頁預測為準









雷霆和溜馬創下總決賽歷史首次的紀錄,更是近年賠率相差最大的對決

精選
column thumbnail NBA地域 於 4 小時前

在今天溜馬贏下東岸決賽後,今年的NBA總決賽確定由雷霆對陣溜馬,兩支小城市球隊對碰。根據電視轉播市場規模,溜馬排在聯盟第22位,雷霆則在第26位。自從雷霆遷至俄克拉荷馬城並改名為雷霆(前身西雅圖超音速)後未贏得過總冠軍,溜馬亦是如此,他們唯一的冠軍是ABA與NBA合併之前ABA總冠軍。


總決賽第一場賽事將在香港/台灣時間星期四舉行,兩隊在總決賽的主場門票已經創下各自隊史的紀錄,現時第一戰的票價為$712美元。



而雷霆和溜馬是自2002年奢侈稅生效以來第一次同時兩支不用繳交奢侈稅的球隊晉級總決賽,過去的每一屆總決賽中,至少會有一支球隊需要繳交奢侈稅。自奢侈稅生效以來,44支進入NBA總決賽的球隊中,有26支是需要繳交奢侈稅,在22支冠軍球隊中,有16支需要繳交奢侈稅。

這意味著雷霆和溜馬均有善用薪資空間,把團隊薪資壓在奢侈稅線下。當中雷霆幾乎所有主力球員下季仍有合約在身,意味著他們奪冠與否,都能夠以相同的核心再戰一季;溜馬方面,正選中鋒Myles Turner的合約將在今季後結束,能否留下他仍是未知之數。




不過兩隊在總決賽的對碰則被認為不會是緊張刺激的比賽,因為外國賭博公司為雷霆奪冠開出的賠率為-800(1.125倍),溜馬則為+550(6.5倍),雙方的差距是近年總決賽最大。
球是圓的 賽事無絕對 大家都成年了嗎? 做人要有一點主見 輸贏自負好嗎?
2樓
Lv.15 神人
[ 到最新回文 ]
2025-06-01 18:03:05
雷霆笑了!東區尼克、溜馬「菜雞互啄」 隊史首冠穩到不行

https://www.nownews.com/amp/news/6689486

144

球是圓的 賽事無絕對 大家都成年了嗎? 做人要有一點主見 輸贏自負好嗎?
3樓
Lv.1 球迷
[ 到最新回文 ]
2025-06-01 18:07:44


沒什麼懸念
4樓
Lv.23 賭俠
[ 到最新回文 ]
2025-06-01 18:14:07
那我明白了
盡快做好該做的事,無論你想不想做
5樓
Lv.12 名人堂
[ 到最新回文 ]
2025-06-01 18:21:32
以前勇騎賠率也有1.4
6樓
Lv.15 神人
[ 到最新回文 ]
2025-06-01 23:26:16
看完更加篤定打6+ 場

球是圓的 賽事無絕對 大家都成年了嗎? 做人要有一點主見 輸贏自負好嗎?
7樓
Lv.15 神人
[ 到最新回文 ]
2025-06-01 23:26:51
4樓 睿龍 發表於2025-06-01 18:14:07

那我明白了

願聞其詳

73

球是圓的 賽事無絕對 大家都成年了嗎? 做人要有一點主見 輸贏自負好嗎?
8樓
Lv.15 神人
[ 到最新回文 ]
2025-06-01 23:28:39
5樓 Elannnn 發表於2025-06-01 18:21:32

以前勇騎賠率也有1.4

今非昔比

144

球是圓的 賽事無絕對 大家都成年了嗎? 做人要有一點主見 輸贏自負好嗎?
9樓
Lv.15 神人

2025-06-02 00:37:52
Myles Turner 不知不覺也進入了第十年的 NBA 職涯,綜觀 2015 年那批進入聯盟的球員,德州大學出身的 Turner 在 NBA 的勝場貢獻值甚至小贏 Kristaps Porziņģis,僅輸給肯塔基的 Karl-Anthony Towns、Devin Booker。

Turner 在「#球員論壇」(The Players' Tribune)寫了篇長文 “It Took Me 10 Years to Write This”,中文翻作「花了我 10 年才寫下這篇文章」…

10 years in the Blue & Gold for Myles Turner 💙💛

#以下是漫漫長文

-

上個休賽季,我回到達拉斯老家,家人和朋友為我辦了一場驚喜派對。是為了一件即將發生的事慶祝:我正式在這個聯盟待滿 10 年了。

要給他們點讚,真的。他們成功了。

我女朋友說她想來個約會之夜,而且想要走一個「西部風」。如果你認識我,你會知道這沒什麼奇怪的 — 我是德州小孩,我愛牛仔那一套。所以我穿上牛仔褲、穿上靴子,心想「好啊,沒問題」。完全沒有多想。然後在去餐廳之前,她說:「先去你姊姊家一下,我要拿個東西。」我還是沒多想:「好啊,沒問題。」我們到了 — 是那種高級公寓,有很不錯的會議與活動空間那種。然後我女朋友說我姊在其中一間房間裡唸書,所以我們得過去那裡。「好啊,沒問題。」

我們一走進去,然後… 整間都是西部風裝飾。我最愛的德州食物,我最愛的威士忌做的調酒。氣球、彩帶。然後有四十幾個我最親密的朋友和家人,全都戴著牛仔帽(我媽親手做的),大喊著「驚喜!!!!!」我真的說不出話。能夠和這些一路上陪伴我最久的人,一起慶祝這樣的時刻?真的很難用言語形容那種爽度。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

但我不會說謊:那天也有一點苦澀。派對本身當然超好玩。但我整個派對過程中一直有一種感覺 — 一種很糟的感覺,一開始我甚至說不上來是什麼。結果整晚下來,那感覺只會越來越強烈。我試著甩掉,但甩不掉。最後,我轉向我女朋友,把話說出口:

「這真的太棒了。只是… 我們到底在慶祝什麼鬼?」

這種話照理說不能講,但我想說實話:我從來沒入選過明星賽。我從沒進過年度最佳陣容。我還沒拿過冠軍戒指。老兄,我甚至連分區冠軍都沒拿過。結果有四十幾個人戴著牛仔帽,在幫我慶祝成就,還有氣球派對??我差點覺得有點丟臉。

但然後,這賽季開始了。

老實說,在這個賽季裡,特別是我們進入季後賽之後的這幾週,我一直不斷回想那場派對。而我想,我現在終於明白了。我在幾個月前、在實際打完第 10 年前,並沒有完全理解我們那時候在慶祝什麼。但現在,在這個第 10 年深處,我想我終於比較明白了我們在慶祝的,是什麼… 而我該為什麼感到驕傲。

我想寫下這些,因為我所領悟到的很大一部分 — 也是我旅程中最有意義的那一塊 — 並不只是「在聯盟打了 10 年」。是「在同一座城市打了 10 年」。

是和你們一起的這 10 年。

是作為一名印第安納溜馬的這 10 年。

但要我說這是一段旅程… 老兄,這真的是一段旅程。

-

前幾個賽季的動態真的蠻奇妙。我還只是個剛起步的新秀,正在努力做自己的事。而在球隊層面,我們則是一群資深球員組成的隊伍,處在某段時代的尾聲。我菜鳥那年,我們在第一輪搶七輸給多倫多。然後第二年,我們又在第一輪被克里夫蘭橫掃。我記得當時整個球隊好像陷入一種震撼 — 就像,一分鐘前我們還處於 Paul George 時代、目標是冠軍,下一分鐘大家就在談重建。他們那個夏天把 Paul 交易走了。

這情況確實蠻艱難的,但我那時還很年輕,完全沒被打擊到。我很開心自己能待在聯盟裡,而且我也有那種年輕人特有的自信,覺得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叫「時代的結束」。我心裡想的是:拜託老兄,哪來什麼重建。我們搞得定的。而瘋狂的是,我一度是對的。我們引進了 Victor 和 Domas,然後我們有一群拼拼湊湊的老將 — Darren Collison、Cory Joseph、Thad Young、還有一堆兄弟 — 我們培養出了真正的化學反應,Vic 成為明星球員,我們在季後賽把 LeBron 領軍的騎士逼進第 7 戰,我們讓很多人跌破眼鏡。

甚至在 Vic 隔年受重傷之後,我們還是撐住了。2018-19 賽季又打進季後賽,然後其實 2019-20 可能是我們表現最好的一季 — 沒有 Vic,但我們還是拼出來,在東區拿下第 4 名。但那年是疫情賽季… 結果我們在泡泡園區被熱火痛宰一頓。而在那之後,大家大概都心裡有數:好啦,你們這群拼拼湊湊的故事夠了。這次真的要重建了。

而也正是在那時,我整個人生開始出問題。

我想那是一連串事情的總和,先是我們開始狂輸球,然後突然間,我的名字開始頻繁出現在交易傳聞中 — 而這也不是什麼壞事,你懂的?並不是所有球員都有本事厲害到變成「交易資產」。那是打球實力到達超高水準的象徵。但它確實影響了我的心理健康。我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些言論,比如「Myles Turner 已經到極限了」… 天啊,即使我知道那只是籃球討論,但我還是很難不把它當作個人攻擊。也許你會覺得這很蠢,畢竟我是拿著幾百萬薪水在打自己熱愛的球。但我能說什麼呢?我那時候年輕,我是個人類。我不會為承認這點感到羞愧 — 我當時真的陷入了蠻重的憂鬱。

那時候我開始寫日記,現在回頭去看那些內容真的很震撼。這是我在 2021 年寫下的幾段摘錄:
「這是我人生最低潮的時候。」
「我不知道我要怎麼度過這段時間。」
「這一切真的有意義嗎???」

我不想把這故事講得像什麼 A 到 B 到 C 那種簡單邏輯,因為事實上根本不是。但那些逆境就像是一連串零碎連結的片段… 而它們加起來,就是一團我一度無法擺脫的黑暗。

我寫這篇主要是想專注在籃球層面的旅程上 — 我想談談我得到的這個第二次機會,能再次成為溜馬的一份子,這過去兩年有多特別,還有這一切對我意義有多深。但在這裡我想講一件和籃球無關、但對我個人來說很重要的事,說給那些也許正需要聽見這些話的年輕人聽:走出我當時那段黑暗的過程真的不容易… 但我踏出的第一步,其實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我停止試圖一個人面對一切。我轉而依靠我身邊的人。我想要一一說出他們的名字,因為我欠他們的,不只是一聲感謝。我的媽媽,Mary。我的爸爸,Dave。我的姊姊,My’a。我的女朋友,Aysia。我的團隊,Lavelt、Taylor、Vertima、Slim。他們在我最低潮的時候陪著我,並且相信我有能力重新站起來。有時候真的只需要來自你身邊人的那份相信。從那裡開始就好,我跟你說。千萬不要把自己孤立起來。剩下的事,自然會有答案。

-

在這個聯盟裡我們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總是距離那位改變一切的教練,只差一個人。」

這句話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壞事。你要是碰上「錯誤」的教練?那可能會讓你的職業生涯整個偏離正軌。但你如果有幸遇到「對」的教練… 老實說,那可以改變你的一生。

Carlisle 教練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我一開始其實是因為我來自達拉斯才認識他的。我大概 15 歲的時候,小牛隊拿下總冠軍,而他正是那支球隊的總教練。所以我對他的印象,是這個不廢話的傢伙來到達拉斯,幫助 Dirk 打敗了那些邁阿密的反派角色。(你看,我講這段都講得像西部片了—我就說我超愛牛仔風的吧。)我可能不該承認這點,但 Carlisle 教練剛到印第安納時,我其實對他在溜馬的歷史幾乎一無所知。說真的,直到最近我才知道他是「奧本山宮殿鬥毆事件」當時的教練。對我來說,他就是那個打敗熱火的男人。

但他一被聘為教練,馬上就打電話給我,我們以前在達拉斯夏天訓練時有幾次碰過面,所以他知道我夏天都待在那邊,他打來的第一句話就是:他要來達拉斯。我們來一起訓練,一起吃頓飯,彼此了解一下。沒多久,他真的來了(他還帶著 Lloyd Pierce — 我也得提一下他,他是我在這個聯盟裡有幸遇見的重要教練之一)。那天訓練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一些投籃練習。但重點是我們後來開始討論球的那段時間??我只能說… 我們整個人在同一個頻道上。

我這麼說是誇獎:Carlisle 教練談論籃球的時候,簡直像是腦袋裡塞滿了太多籃球的東西,已經沒辦法用一般對話來講了,他腦中同時運作著無數概念,每講一句話都能感受到他對這項運動的熱愛,他那種投入的程度,讓他根本無法只講某一個想法。我也是那種人,所以我們本來只是討論一個基本的投籃訓練,結果很快就發展成七八個話題同時跑,彼此一直打斷,這個觀念、那個觀念、還有那個想法。這種層次的籃球討論,就像一種外星語一樣。而當你站在球場上,和你的總教練聊到這個程度,你就會有一種,「喔,好… 他講得懂這種語言,他是我們這一掛的。」的感覺。

當晚我們去了達拉斯一間叫 Nick & Sam’s 的牛排館吃飯 — 就那樣聊了兩個小時,聊人生,也聊籃球,我沒有把我那幾年經歷的那些比較私人的低潮告訴教練,但我猜他感覺得出來,知道那幾年對我有多沉重,知道在那一刻,一位總教練能帶著期待談論我的生涯,對我來說有多重要。他沒有試圖說服我… 也沒給我任何保證。但他說:「我看到你的價值。我想讓你成為這支球隊的一部分。我認為這支球隊有潛力。」

-

我一直覺得這些年,我們就差那麼一塊拼圖。

我們需要一位控球後衛。

我說的是「真正的」控球後衛,你懂我意思吧?

結果… 我們得到了最純正的那一位。當我們交易來 Tyrese 的時候,老實說我對他的比賽風格並不熟。我對他的主要印象就是 — 他的投籃姿勢常被人笑。那時候我剛好腳部有應力性反應,提前賽季報銷。所以 Tyrese 在印第安納的第一個完整球季,我一次也沒跟他一起上過場。我只能在板凳上看。

但我超級驚艷。我看到他跟 Goga 配合得超好,Goga 現在在奧蘭多也發展得不錯。但當時他才 22 歲,是我們的第三中鋒。結果跟 Tyrese 一打球,就開始打出一堆超狂數據,表現炸裂—而我坐在場邊,只能心裡想:「我超想上場。我一定要和這傢伙一起打球。」

那年夏天,我超級投入。跟我的體能教練 Andy Martin 一起拚命鍛鍊,把身體練到生涯巔峰狀態。我也花很多時間調整心態,冥想、親近大自然(我發現這真的超級有效,但很多人低估了)。然後接下來那一季??天啊。我感覺自己職業生涯第一次同時擁有了這兩件事:1. 一個相信我的總教練;2. 一個真正懂得幫我組織進攻的控球後衛。而那種感覺… 就像我被解放了一樣。

我場均得分從 13 分變成 18 分。三分球命中率從 33% 提升到 37%。整體命中率從 51% 提升到 55%。但那不只是數據的事 — 是遠比數據更深層的東西。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我的意思,但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我有「籃球的自由意志」。不再只是有人告訴我「不能做什麼」,而是教練和 Tyrese 帶著我看見「可以做到什麼」。他們開始讓我不只是在身體上投入,也能用腦袋參與進來。而當我能這樣打球… 我就感覺自己真的成為了我想成為的那種籃球員。

我可以把我對籃球的熱愛,真正帶進比賽裡。

當然,2022-23 賽季我們表現得不錯,但不幸的是,傷病還是找上門來了,我缺席了 20 場比賽,Tyrese 缺了 26 場。所以整個球季就像是兩個故事拼成的:上半季戰績是 23 勝 18 敗,下半季則是 12 勝 29 敗。但諷刺的是,2022-23 下半季的低迷,某種程度上反而幫了我們在 2023-24 賽季的忙。因為其他球隊只看整體戰績,我猜他們根本沒意識到我們上一季其實暗藏殺機。所以我覺得進入新賽季時,大家都低估了我們。

除了我們自己。

不,兄弟。我們早就知道。這不是那種「有個好預感」的知道,而是那種「篤定無比」的知道。季前我們去納許維爾團隊訓練—白天一起訓練,晚上一起在 Broadway 上的酒吧走跳。我們那趟旅程嘴砲超兇的:「今年這些球隊絕對不會想遇到我們,兄弟,絕對不會。」、「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這個組合有多硬。我們要來開啟一波連勝了。」

「連勝」這個詞,其實有雙重含義。因為它最後成了我們那季的座右銘:RUN。這是我們的口號。就像是,我們要成為聯盟體能最好的球隊。我們要成為聯盟速度最快的球隊。我們要成為傳導最多、單打最少、節奏最快、輪換最深、讓你老腿跑不動的那支球隊 — 最兇的球隊。

聯盟很快就注意到了。有趣的是 — 一旦大家開始知道我們的比賽節奏後,有些球隊會直接把自家明星球員的輪休排在對上我們的比賽。他們甚至也不掩飾。有些球員直接賽前開我們玩笑:「不行,我今天不跟你們跑,去你 X 的。」然後我覺得從那一刻開始,我們真的看清了一些事。我們開始更相信自己,開始更有那種心態:每一場比賽、每一次暫停,都是打出溜馬風格的機會。

這是讓印第安納這地名重新在地圖上閃耀的機會。

-

我還記得我們去年打進季中錦標賽決賽的時候,大家的反應都是「…溜馬??呃,好吧。挺有趣的啦。」那語氣好像我們很可愛,但不值得被認真對待。但我們知道:那段連勝是認真的,一點都不可愛。然後當我們在交易截止日前換來 Pascal 的時候,反應也是差不多:「哇喔,溜馬終於來一筆交易囉~」之類的。但我們知道:你把我們這種傳導機器,再加上一位能自己單打得分的 20 分得主??我們就是可怕中的可怕。

然後快轉到去年季後賽,照大家說法我們應該首輪就掰掰,他們有球星… 他們有冠軍資歷的老將… 他們應該夠了,但事實是,他們根本遠遠不夠。

接著打尼克,大家又說我們要被打爆。但就算 0-2 落後,我們信心還是超級足。因為我們知道一件別人不知道的事:他們撐不住,打不久。頂多再兩場… 五場根本不可能。至於我們?兄弟,我們唯一會的事,就是「撐」。這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然後我們就這樣做到了。

接著波士頓把我們橫掃,對,這很糟。說真的,我那時真的覺得我們有可能贏下那系列。我們當時感覺超明確,我們本來超可能是帶著 3-1 領先回波士頓,而不是收拾行李放暑假。但那種時刻感覺真的很複雜… 你們被視為黑馬打出好表現,結果被淘汰後大家反而開始讚美你。有些稱讚確實值得,但很多時候,其實就是聯盟在「拍拍你」,在把這些正在崛起的年輕球隊當成「小弟」。我們知道那一套,也相對有警覺。我們不是把那個系列賽當成什麼道德勝利。

但說實話… 老實說?我 29 歲了,大家。我這六年來一直都在交易傳言裡打球。我離那個每天都撐不下去的自己,也才幾年時間而已。我經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沒辦法假裝自己沒看開。所以我跟你說句真話,季後賽結束之後,我的真實感受是:就算最終敗北?那段旅程也讓我重生了。真的。不是誇張,我真的因為那段旅程重新愛上了籃球。我開始重新珍惜那些我曾經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像是一場 48 分鐘的 NBA 比賽… 一個 82 場的例行賽季… 甚至是一個 7 戰 4 勝的季後賽系列賽,它們幾乎就像是一種藝術。就像解一道複雜的拼圖,或是一個巨型樂高工程 — 你真的得一塊一塊慢慢堆,慢慢拼。但當你到達某種境界… 那就不再是磨練了,那是樂趣。

所以也許我說謊了。也許那真的算是一場「道德上的勝利」。因為當我翻開下一頁、迎接這個賽季的時候?那是我從菜鳥球季以來第一次,不再是「我必須這麼做」,而是「我可以這麼做」。是對未來的期待。

-

2021 年,我在日記裡寫下:「這一切真的值得嗎???」

現在答案當然是 — 值得。

所有這一切,都值得。理由太多太多了。

值得,是因為我和你們建立的這些關係。我覺得我能在這支球隊待滿 10 年,讓我最感到滿足的原因之一,就是我能用很人性的角度去回顧這 10 年。就像,當我想到我在溜馬這段時間,第一個浮現在我腦海的畫面,甚至不是隊友或教練。而是那些從我菜鳥年就一直出現在比賽現場的球迷。不只是 Turner’s Block(致敬 Turner’s Block),而是整個 Gainbridge 裡到處的球迷。有些球迷在 2015 年還只是嬰兒,現在已經上國中;有些當時是國中生,現在已經上大學;還有些原本是大學生,現在已經帶著自己的小孩來看球。能跟這些球迷一起踏上這段旅程 — 這對我真的很有意義。當我人生起起伏伏的時候??你們很多人或許也一樣在經歷高低。我不知道去看溜馬的比賽是否能解決我們任何人的問題,但我知道,看到那些熟悉的臉孔,對我來說真的有幫助。那時我心裡常想:「嗯… 他們還在,好,那我也還在。」

值得,是因為現在印第安納正在發生的這一切。不只是我們這組人馬連兩年打進季後賽在做大事,還有 Caitlin Clark、Kelsey Mitchell、Aliyah Boston 她們在狂飆,她們是現在 WNBA 最紅的焦點之一,剛好又碰上聯盟整體熱度暴漲的時刻。兄弟,這件事常常被大家低估:印第安納現在有多特別。全美有多少個城市可以說自己在男子職籃和女子職籃都有最具話題性的球隊之一 — 而且還擁有一群對兩邊都一樣熱血的球迷??可能就我們、明尼蘇達還有紐約吧?不多。對我來說,當我想到溜馬這支球隊現在有多讓人興奮時,我想的不只是溜馬,而是整個印第安納波利斯,是整個印第安納州。我們是籃球之都。籃球,真的流淌在我們這裡。

值得,是因為我們有像 Andrew Nembhard 這樣的球員,全場 94 英呎都在防守對方最強球員—然後還能適時切入、適時傳球、還有那超關鍵的投籃。或者像 Aaron Nesmith,他的進步幅度簡直是天文數字級的,現在我們完全可以在任何局面信任他。還有 T.J. McConnell,我給他一個我認為最棒的讚美:如果他是對手球隊的,我一定會超討厭他。感謝老天他是我隊友。(雖然要幫對手們說聲抱歉。)再來是 Benn Mathurin — 你根本不敢相信他才 22 歲。他不只是天生得分手,而且完全無所畏懼。肩膀受傷開刀後,他復健的決心根本不合理。還有 Obi Toppin,在紐約他們沒搞清楚怎麼用他,現在他在我們這邊變成準度爆表的射手,每次空接灌籃都快把我們主場屋頂掀掉,整個人就是狀態大好。還有 Thomas Bryant,雖然他有冠軍經驗,但更重要的是他帶來那種無法複製的能量和熱情。還有 Jarace Walker 和 Ben Sheppard,如果大家還不認識他們,那很快就會了。還有 James Johnson,他雖然不常上場,但他的影響力持續存在,用他的經驗去帶這些年輕小老弟。說真的,我們這支球隊之所以能發揮效能… 不只因為我們有頂尖球星,或是深度、或是苦練。我們有頂尖的角色認知。我們是一支真正的「團隊」,是一個真正的「群體」。

值得,是因為,就算去年已經很精彩 — 我們也不再是去年的那支球隊了。我們就像是那支球隊的哥哥。我們多了一年年紀,多了一年智慧,也更 tough 了一年… 我們一起經歷了更多戰役。一起更習慣不去吃別人的虧。現在還在季後賽,所以可能還會變,但我寫了一張「當前死對頭」清單(隨時保持更新很重要)。目前包括:東區還活著的所有球隊、西區還活著的所有球隊、第一輪對手裡那些嘴砲過頭的隊伍(希望他們的暑假玩得開心)、所有曾經預測我們會輸的專家、那些到現在還不肯給主帥 Carlisle 掌聲的人、說 Tyrese 被高估的那些像高中生一樣評選的票數、還有每一支下季會對上印第安納狂熱的隊伍。目前清單就這樣… 但說真的,現在才五月。

值得,是因為,開玩笑歸開玩笑?我現在真的很感激能還在這裡。我很感激溜馬願意賭一把,選了一個來自德州 Bedford 的小孩 — 一個在高中因為古怪和與眾不同而被排擠的男孩;一個在大學時期還在摸索人生,就被貼上「最令人失望球員之一」標籤的年輕人。我很感激自己培養出了那份堅韌,去成為自己的驗證者,成為我正在拼湊的那塊複雜拼圖,也成為那個仍在進化中的未完成作品。我很感激自己從來沒讓錯的人搞砸我的願景… 也很感激我在這座城市找到了對的人。找到了正確的隊伍,在正確的時間,和我一起征戰季後賽。

值得,是因為… 老實說… 我就是超愛籃球。我真的超級愛,兄弟。這對我來說一切都說得通。它救了我。它是完美的。

但在印第安納,這一切又更完美了一點。

明天晚上,就讓我們再完美一點吧。

— Myles

(全文完)

-

這篇文章寫完不到一周,儘管大家不看好,溜馬連續第二年闖入東區冠軍賽。

#溜馬 #NBA

Photo credit: Indiana Pacers

有沒有在聽

球是圓的 賽事無絕對 大家都成年了嗎? 做人要有一點主見 輸贏自負好嗎?
回覆文章  ( 請先登入會員 )


© 2025 玩運彩 法律顧問:漢英得力法律事務所 陳鎮宏律師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